2020年春节期间,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(如下图所示),举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。为防范疫情扩散,全国春节假期延长3天,部分省市复工时间进一步推迟一周,企业正常的经营计划被打乱。生产和营业停摆,收入和现金流中断,但是房租、工资、利息等费用刚性支付,企业将蒙受巨大损失。经营中断可能导致订单合同违约、资金周转困难,部分体量较小、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将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,风险还可能沿着供应链和担保链上下及横向传导,引发局部性危机。
“云办公”“云课堂”“云开会”……疫情之下,中国多地多个行业依托各类“云”终端连接工作、学习和生活。在一项14.3万人参与的线上投票中,有2.2万人选择“在家办公”。与此同时,阿里、腾讯、华为、浪潮、中国电信等多个科技企业在防疫期间免费开放远程办公软件,包括即时通信、文档协作等云协同办公产品。随着2020年春节假期正式结束,这一趋势变得更加明显。从建设工地实景直播依托的智能视频云,到火神山医院核心业务整体上云;从用云计算技术分析离开武汉市的500万人的动向,到企业用“疫情预防统计”软件实时掌握员工健康状态,“云”冲破物理空间阻断,为中国抗击疫情注入力量。在为疫情防控提供助力的同时,“云”技术也在推动社会的运转和革新。
随着云的发展,“云平台”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。“云平台“一般指云计算平台,是指基于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服务,提供计算、网络和存储能力。“云平台”可以整合线下零散的社会资源,全面实现资源共享、信息互通、互利共赢!
在产品开发与制造领域,设计与制造正在迈向云端的融合。这种融合意味着更好、更快的产品设计能力;更快速的设计到规模生产的切换,设计与制造资源的整合已经成为未来智能制造的关键构成要素。而在疫情肆虐的今天,制造企业普遍面临复工难、产业链恢复难的窘境,这无疑会大大加速这两朵“云”在制造业的部署和应用。随着设计工程师、工艺工程师、制造工程师在这种开放性、无缝衔接的云端流程中获益,制造业将提高开发效率,削减成本,加速产品创新与生产速度。
国外工业软件巨头 达索、西门子、PTC都推出了针对针对性的解决方案,而国内的工业云是以平台设计公司或者制造业巨头发起并推动的。
洛可可设计集团旗下 洛客(LKKER)作为“设计云”的代表,以“设计美好世界”为使命,坚持以设计为核心竞争力,致力于连接用户、企业和设计师,通过其社会化产品创新平台为各类企业客户创造好产品,提供一站式全流程解决方案。
作为中国“制造云”的领航者,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于2015年成立航天云网公司,并迅速构筑了基于INDICS+CMSS的中国首个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。该平台可开放聚合社会资源,以“制造与服务相结合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、创新与创业相结合”为特征,适应互联网经济业态与新型工业体系,全面实现信息互通、资源共享、能力协同、开放合作、互利共赢!
3D打印云平台作为“制造云”家族中的一员,具有一键生产的巨大优势。
国内3D打印云平台逐渐成熟,可支持在线报价、在线支付下单,简化了整个服务流程,且可打破时间及地域限制,24小时可自助下单,真正实现一站式3D打印。利用此平台可以优化生产流程,提高资源配置效率,缩短产品的交货周期。国内一批3D打印云平台应运而生,例如魔猴网、3D造、未来工场等。
华融普瑞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搭建分布式、聚焦行业纵深应用的制造3D打印云平台,在不久的将来可对接海量用户。不限时间、不限地域,以“互联网+3D打印”的云服务模式满足更广阔的用户需求。
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,3D打印云平台更能充分发挥“云”+3D打印的相关优势,助力制造业、机器人等行业的迅速复工!